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9376号 沪ICP备2020037177号-2 网站地图
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网站 主办单位 联系方式:69989838 网站标识码:3101140038

作为庆祝嘉定建县800周年的大礼——“竹缘匠心——明清嘉定竹刻展”,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盛大开幕后,好戏不断,迎来了“专家带你去看展”第二发:韩天衡美术馆艺术总监韩回之先生领着观众再次走进这片竹刻的盛宴。
在展厅入口,有一幅韩天衡先生为本次展览题写的对联:疁城雕竹五百载,文心曼妙九州天。中空的竹心,代表的正是中国传统文人审美取向、审美意识的文心,回之先生如斯解读。
因为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来自包括香港、台湾的28位民间收藏家的百余件竹刻珍品,韩先生边走边谈,挑选了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详细开讲。首先从一件骑牛竹雕开始,从构型、依势选料、人物形态、线条呼应等角度,告诉观众如何欣赏一件竹雕作品。
观众在欣赏时,提问为何嘉定竹刻兴盛,对此,韩先生的观点是“天时地利”。天时,指的是明末徽派竹刻艺人迁徙,带来竹刻技艺;地利,则指嘉定曾盛产适合竹刻的竹子(虽然目前已不多)。嘉定竹刻,是竹刻艺术的颠覆,但也要注意到竹刻并非嘉定独有,我们要有更广阔的视野。
讲到此处,韩先生通过作品,告诉观众适合竹刻的竹子一般要有哪些特点,以及,竹子虽“贱”、但好的竹刻料却并不易得,且处理起来颇为繁冗,从选料到成品,有很多工序。因此,不少竹雕作品往往为工坊之作(即合作的产物)。也由此可能带来真品伪款、伪作真款、伪作伪款等问题,那么竹雕艺术的考证,就是一个大学问。
不同于瓷器款笔筒,竹雕笔筒往往是品位上佳的文人案头用物,这是因为前者貌美且相对廉价,而后者则低调高价,一般品位高雅的文人墨客才舍得用这样的笔筒。
通过看几款竹雕作品,韩先生也向观众概括了竹雕的内容,甚或中国工艺品、艺术品呈现的典型故事、寓意,如马上封侯、指日高升、三顾茅庐、松溪浴马等等。作品内容的相似,反而可以看出各艺术家处理的不同意趣。
从对竹雕内容的讲解,韩先生也向观众普及了“美术考古”的说法,即从竹雕的人物、饰物摆设而知古人生活的种种情状。
看似闲庭信步的导览,韩回之先生也于“不经意”间安排呼应关系。比如讲了一件竹雕的“生”(制成后可能就贮存没有拿出来玩或用)和另一件竹雕的“熟”(着色和把玩过甚);从最开头讲起的一件牧童攀牛,到最后一组牧童骑牛的组件结尾。
韩先生所过之处,将展品之妙,讲得丰富多彩,乃至讲到有具体用处的香筒时,还详细送给观众自治熏香法的彩蛋。
听者兴致盎然,不知不觉,原定一个小时的讲解,多出50%仍意犹未尽。
让我们期待下一场“专家带你去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