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博资讯

嘉博资讯
巧手生书——体验古籍装帧的乐趣
发布时间:2019-08-19 15:41:44 浏览:来源:上海嘉定

8月15日下午,为期3期的“疁城记忆——乡土非遗文化夏令营”古籍装帧初体验课程圆满拉下帷幕。

中国古籍装帧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严格意义上的古籍,是指公元1912年以前刊印或书写并以传统方式装帧的书籍,不同类型的古籍有着各自特定的装帧形式。“线装”是古籍装帧中最常用的形式,于明嘉靖以后开始渐渐流行起来。本次课程,学员们在嘉定博物馆文保部杜以志老师的指导下,体验了线装乐趣。


ee55712670e44c4c945a02b8da3834e6.JPG

在正式开始装帧前,杜老师先通过图片加叙述的方式向学员们讲述了古籍的定义、演变历程,线装装帧价值与意义,分享展示了四目骑线式、太和式、龟甲式等多种线装书订联形式与作用,介绍了古籍版式及术语:天头,边栏,鱼尾,版心等基础知识,还带领学员们认识了锥子,纸镇,针线等工具的正确用法。之后,杜老师拿出了所购私藏古籍,让学员们近距离观察装帧,大家深受线装之美感染,热情高涨,跃跃欲试。


97d990b4acd4467d930e23aeeb67b9c8.JPG

在杜老师细致、通俗易懂的解说下,学员们学着折页,用骨刀摺页,处理好的书页在码齐之后,需用铁块重压一天。接下来的课程中,在杜老师耐心、言传身教的示范下,学员们学着齐栏裁平,下纸捻,打孔装线,裁剪书衣,粘面贴签。经过不断的尝试、失败、学习,提问,实操,每一个学员都制作完成了自己满意的线装书。


1217604041ee425b8c62aa7cec9e3ab1.jpg

本次课程让学员们近距离接触和感受到中华典籍穿越历史的恒久魅力,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古籍装帧初体验”课程的圆满结课为嘉定博物馆“疁城记忆——乡土非遗文化夏令营”系列课程画上了美丽的句号,每一期学员们收获颇丰,每一期成果颇丰,近期,嘉定博物馆将举办“疁城记忆——乡土非遗文化夏令营”课程成果展示分享,让更多未能参与到课程的市民群众一起徜徉在中国非遗文化与中华传统艺术的瑰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