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9376号 沪ICP备2020037177号-2 网站地图
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网站 主办单位 联系方式:69989838 网站标识码:3101140038

3月11日, “明伦文化讲堂”在一本书院进行了线上直播,因疫情而未设线下观众席。由著名作家、书法家管继平主讲《唐诗中的意趣》,管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现任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楹联学会常务理事。450余名网络观众聆听讲座。
管老师以全新的视角和生动形象风趣的语言,对唐诗名篇进行了多方位的解读,让这些诗词跃然纸上,激发了大家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丰富了我们的传统文化知识。
唐宋诗词无疑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璀璨的明珠,王勃在《滕王阁序》里所说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用来形容唐宋时期的文人辈出和文学成就堪为的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绝大部分都生活在唐朝,在这个群星灿烂的诗人群体里的每个人都足以彪炳史册。常常听人说,如果时光可以穿越,我一定要去盛唐,瞻仰那些仰之弥高的诗人,听他们吟诗,随他们走大江南北、阅神州大地,赏大好河山。跟着老师也穿越一回时光,如同穿越,来到盛唐,感知诗意。
管老师从“汉语中的诗意”、“唐诗三美”等几个方面带我们了解唐诗的意趣。他表示:“中国本身就是一个诗意的国家。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都没有忘记用诗来记录我们的生活。古人一直认为,我们不可能穷尽真理,只能局部地接近真理。”
唐诗有三美,美在意境,美在简洁,美在韵律。意境是人类情感通达的境界,是传输诗人情怀的幽径。或借景抒情,或以情寄景,实现情由景出、景因情化,让人与自然相辅相成,浑然一物。意境让人引起共鸣。情感的共鸣,古今一也。“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其次是简洁。唐诗在不断洗净繁琐累赘的浮华文字修饰之后,只留下筋骨,壁立千仞,浩浩荡荡。三是韵律。优美的旋律,流畅的节奏,坦荡真挚,婉丽铿锵,毫无雕琢粉饰,让人一读就懂,然而又回味再三 。这就是唐朝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的独具特征。
诗词是古人的情感日记,是生活,是情怀。中国文化是有诗性审美的,“无用之用”的古典诗词之所以能涵养了无数人的心灵,“恰恰在于中国人的诗性未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