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9376号 沪ICP备2020037177号-2 网站地图
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网站 主办单位 联系方式:69989838 网站标识码:3101140038

今年的春天,一场倒春寒突袭上海。疫情来势汹汹,让这座城市面临严峻考验,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保障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嘉定博物馆职工逆流而上,在短时间内迅速集结,党员职工克服困难,连续吃住在单位一个多月,积极投身到嘉定疫情最重的街道担任“大白”,参与核酸检测、秩序维持、物资配送、分拣装药、保障送医等多项抗疫工作中去,有的同事甚至被借调上级防疫部门,参与核酸采样、隔离点志愿服务等,两个月来,共派遣志愿者443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5182小时,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可贵的勇气和担当。
桃李不言的“银色小分队”
在嘉博志愿服务队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一批临近退休的老同志组成的“银色小分队”,这支小分队虽然年龄大,但社会阅历丰富,志愿服务成效可一点都不逊色于年轻人,他们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这些日子里,他们也和年轻人一样,志愿工作一做就是一整天,从东方既白到万家灯火,他们忙碌的身影同样贯穿始终。
在一次志愿服务中,赵胜土和包仕武在真新街道养老院门口看到一个装满水果的袋子,马上判断出是外卖小哥匆忙送货时所遗失的,他们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先将水果妥善保管好,又第一时间联系购物平台,及时归还了水果。在物资最紧张的时候,他们拾果不昧的优秀品质在博物馆传为美谈。
其实,每天都有这样的闪光点照亮整个嘉博防疫工作。这支老当益壮的小分队充分发挥生活经验的独到优势,在志愿服务中面对社区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体时有着超强的沟通能力,往往三言两语之间就能有效化解各类棘手矛盾,并赢得对方信任,减小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矛盾摩擦,提高了抗疫工作的成效。他们不辞辛苦,老骥伏枥,是年轻人无言的榜样。
逆行出征的“白衣战士”
党员杜以志下沉抗疫一线已一个月有余。期间为配合防疫工作的整体形势,他牢记党员的先锋模范意识,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奋斗在协助核酸采样、搬运装卸物资、夜间送医等多个一线志愿服务岗位上,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快速掌握了多项新技能,并总结自身经验与同事分享。
4月11日凌晨5时许,他接到电话通知核酸混检结果异常,需要立即前往馆内的艺术交流区进行单独隔离,等待单管核酸复核。在独自隔离的那三天,他走过了一段独特的心路历程。第一次见到健康码变红的不安,对后续工作交接的忧心,对同事与家人的歉意……想到一年级的孩子学着适应独自起床,帮忙洗碗做家务;想到同属文旅系统的妻子既要留守小区进行志愿服务,又要照顾好自家与邻居家两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为了不让家人更操劳担心,他选择了隐瞒消息,独自承受这份五味杂陈。
好在最终只是虚惊一场,拿到阴性报告解除隔离的那一刻,他马上又做好了继续投入志愿服务的准备。这一个月以来的志愿服务经历让他深切体会到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每一份力量都温暖而可贵,能够用自己的行动为群众筑牢一道健康安全防线,是每一个嘉博人的光荣使命。
织紧市民的就医“生命网”
“喂,您好,我是明天的送医志愿者,你的情况我了解了,明天早上7点等在小区门口,我们来接你……”晚上10点,嘉定博物馆办公楼的灯还微微亮着,电话铃声此起彼伏,这是嘉定博物馆送医组出任务前平常的一晚。
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为保障居民的就医需求,嘉博人临危不惧,勇挑重担,成立了2组送医志愿队伍,一组10人,轮流上阵,相互补位,保证送医服务不断档。
5月3日晚上8点,送医1组接到了109单的就医任务,当下即时分派认领任务,打表格做标记,大家熟练地掏出手机,分头联系,沟通就医情况和接送时间。血透、化疗、产检、急诊……就医情况的复杂和多样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沟通和协调。晚上10点,等联系完最后一个患者,送医组开始归纳整理,分析、查询每一站患者住址之间的距离和就医医院的位置,等规划好路线,已是深夜。
第二天一早,天色还黯淡着,5点的闹钟照例准时响起,简单洗漱后,迎着初升的太阳,嘉博送医组赶往真新街道集合点,忙碌而紧凑的一天在车来车往中铺散开来。
上海的5月,车内温度达到了33度,按照规定,送医车辆不能开空调。穿上密不透风的“大白”防护服,戴上N95口罩和面屏,还没走动,热气就模糊了眼前。然而,不管“大白”里面是多么的闷热难耐,为上车患者做好48小时核酸查验、体温检测、酒精消杀等一项项的工作都不能懈怠。送医工作虽然严谨,却也是有温度的,这温度来自于一句“酒精过敏吗”的贴心询问,来自于一个个弯腰蹲下为患者消杀鞋底的举动。
一上午,从二十几个小区兜兜转转接上患者,奔赴市内的各大医院,为了减少“大白”的穿脱次数,大家往往一个来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送医组中的男同胞接下了最远的就医任务,单程送医距离达到了1个半小时,长时间的路途颠簸、天气炎热,有些女同胞支持不住,晕车、呕吐、中暑,偶有发生,虽然如此,她们依然巾帼不让须眉,继续坚持,奋战在送医一线:遇上年纪大的老夫妻,不良于行,帮忙搬轮椅;遇上去儿童医院的小朋友,送上嘉博的小文创——学宫狮飞盘扇;遇上一直联系不上的居民,不断联系,不放弃一人。嘉博送医组中,有把一个个患者的号码存在通讯录的,有接送多了处成 “老相识”的,这不仅仅是一份志愿工作,更是在帮助自己的“家人”。
晚上6点,嘉博送医1组圆满完成了113单的送医任务,防护服脱掉的瞬间,一天的汗水混着“大白”的味道涌了上来,大家相互调侃着“人都馊了”,等下一个夜晚月亮爬上来,新的任务仍然在等着他们。志愿路上,不言辛苦,抗疫工作,不容松懈。
不论多少汗水,他们总是马不停蹄地奔赴在路上。他们是睡了一月有余单位地板的儿子或女儿,是陪不了孩子过生日的妈妈或父亲,他们不是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是挺身而出、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平凡人。他们共同而响亮的名字叫——嘉博志愿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