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博资讯

嘉博资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甲骨文记忆”展览预告
发布时间:2023-04-28 13:20:30 浏览:来源:上海嘉定

为了展示甲骨文明,推动甲骨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嘉定博物馆联合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共同策划举办的“甲骨文记忆”展览,将于4月30日在嘉定博物馆特展厅正式开幕。


592f4572dea24b2b825d6e2fbf09355c.jpg

近代以前,中国已知最古老的文字是记录在青铜器上,后人称这种文字为金文。再向前,历史便没有了文字的踪迹。甲骨文是一种失传已久的古老文字,在漫长的3000年时光里,人们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直到1899年,甲骨文才跨越时空,重现于世人眼前。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距今已3000余年。甲骨文上承原始刻划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它不仅将商代的社会百态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更是为中国古代史书记载的殷商王朝提供了真实可考的证据,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甲骨文有书写和契刻两类。甲骨文的书写用毛笔,契刻则主要用青铜刀。在安阳殷墟的多次考古发掘中,便曾屡次发掘出多种尺寸的青铜刻刀。“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甲骨文中有不少象具体事物之形的象形字,根据字形能大体猜出所象何物。古人在书写无形可象的抽象事物或概念的甲骨文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原则。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归纳的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等汉字构造法则,与“象形”合称“六书”,“六书”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2017年10月,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作为我国目前发现最古老的成熟文字,既是研究汉字发展和中国早期历史的宝贵材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8145484d052f45209f40c57980f385ed.jpg

本次展览将通过“重现的文明”“神秘的文字”“神奇的王国”“探索的旅程”四部分内容,以甲骨的发现为起点,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诠释,深入浅出地探寻甲骨文的刻写方法、重要价值等,揭开其作为占卜之物的神秘面纱,还原甲骨文中所记录的殷商王朝面貌,通过甲骨实物展示、考古发掘图片资料、学者们研究成果的集锦以及器物的展示,让我们得以重新传承遗落的文化记忆,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字之源、历史之根,并能够深刻体会到甲骨文带给我们的文化自豪感,坚定中国文化自信。

本次展览将展出相关展品108件/组,展览将持续至7月30日。展期内,“甲骨文记忆”展览将传统文化和国际博物馆日、嘉博暑期系列活动深度融合,为市民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更有深度和内涵的选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