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9376号 沪ICP备2020037177号-2 网站地图
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网站 主办单位 联系方式:69989838 网站标识码:3101140038

征按:
碑刻作为记录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文教事业等历史的载体之一,不仅因其所具有的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受到世人的重视,更因其对社会产生的教化作用,而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
嘉定境内历史上曾产生有1000余通碑刻,保存至今的尚有近400通,以存于嘉定孔庙者为最,秋霞圃次之,另则散存于书院、庙宇、宗祠等建筑内。
秋霞圃内碑刻,作为秋霞圃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游人品赏秋霞圃的景点之一。园内碑刻,经岁月更替,或存或失,或移置他处,其内容及有关情事如何,江汉洪先生此文可以解惑。文章较长,作三次分享。
秋霞圃的人文宝藏——碑刻
江汉洪
嘉定是一座历史古城,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保存着丰富的人文胜景。作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秋霞圃,是上海五座古典园林(秋霞圃、豫园、醉白池、曲水园、古猗园)中的老寿星,如今迎来了520岁华诞。
秋霞圃向为士人宅园,数百年来,历经时事变乱,几度起死回生。其园内所保存的历代碑刻,是秋霞圃的人文瑰宝,也是研究秋霞圃乃至整个嘉定人文历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
2010年前后,笔者参与《嘉定碑刻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编纂和嘉定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对嘉定各历史时期的碑刻进行过比较全面的摸底调查。据史志所载及调查所得不完全统计,保存于秋霞圃的历代碑刻,内容涉及修建记事、诗文法帖、名宦治迹、政令法规,以及墓志墓碣等五大类。数量之多,涉及内容之广,除嘉定博物馆(孔庙)之外,位列全区第二。其中体量相对较小的诗文法帖类碑刻,大多在“文革”特殊时期转移至嘉定博物馆收藏。兹综合清光绪《嘉定县志·金石志》、民国《嘉定县续志·金石志》、周承忠《秋霞小志》(徐征伟点校本,下同。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年版《嘉定历史文献丛书》第三辑之一种)、2008年《秋霞圃志(重修本)·碑刻》等,以及笔者调查所得,分类介绍如下。
一、修建记事类
1.《重修城隍庙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张珵撰,释梵有书并篆额。《秋霞圃志(重修本)·碑刻》收录此碑,但误作“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张珵撰”。碑今佚,文载明万历《嘉定县志·营建考下·城隍庙·邑人张珵记》。清康熙《嘉定县志·艺文志五·碑记》著录全文,题作《修城隍庙记》。乾隆、嘉庆《嘉定县志·坛庙祠·城隍庙》、201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嘉定碑刻集·寺观祠宇编》均收录此文。光绪《嘉定县志·金石志》著录此碑并附录碑文大意。张珵,字鸣甫,明嘉定人,居城。嘉靖十七年(1538)岁贡生,仕广信府(今江西上饶市广信区)儒学训导。光绪《嘉定县志·科贡表》有名录。
2.《增建城隍祠轩亭记》。约明万历三十年(1602)前后韩浚撰。清康熙《嘉定县志·碑记》收录是文,乾隆《嘉定县志·碑版》著录;光绪《嘉定县志·金石志》著录此碑条目,谓“韩浚撰,碑久废”。碑文失传。韩浚,字邃之,明淄川(今属山东淄博市)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二十七年出知嘉定县,在任六年。清诸《嘉定县志·名宦》皆有传。
3.《柳云居记》。明末“东园主人”识并立石,今置柳云居壁间。柳云居为明金氏园主要景观之一,园主金兆登,万历十年(1582)举人。清康熙《嘉定县志·人物二》、乾隆《嘉定县志·文学》、嘉庆《嘉定县志·文苑传》俱列传,光绪《嘉定县志·孝义》附父金大有传。民国《嘉定县续志·金石志》著录《柳云居记》条目,谓“碑在城中城隍祠,东园主人撰。”《秋霞小志·金石》《嘉定碑刻集·园宅艺文编》收录是文。考碑文有“因念水竹居久而敝,卑湿难居,癸丑年(万历四十一年)改作之,名冬荣馆。”据此,《柳云居记》当作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或稍后。据周承忠考,东园主人系都事(金兆登)之孙,不知何名。
4.《修建城隍庙碑记》。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缪彤撰。碑佚,文载康熙《嘉定县续志·碑记》。光绪《嘉定县志·坛庙祠·城隍庙》谓:“康熙二十四年知县闻在上修,缪彤有记。”光绪《嘉定县志·金石志》《秋霞小志·金石》《秋霞圃志(重修本)·碑刻》皆无载。《嘉定碑刻集·寺观祠宇编》收录是文。缪彤(1627—1697),字歌起,号念斋,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市)人。康熙六年(1667)状元。闻在上,字尔达,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由吏员出知嘉定县事,在任八年。乾隆、嘉庆、光绪《嘉定县志》皆有传。
5.《重修城隍庙记》。约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前后许自俊撰。碑佚,文载康熙《嘉定县续志·碑记》,略述时任知县闻在上议修城隍庙事。光绪《嘉定县志·金石志》《秋霞小志·金石》《秋霞圃志(重修本)·碑刻》俱无载。《嘉定碑刻集·寺观祠宇编》收录是文。许自俊(1601—1684),字子位,一字潜壶,居嘉定北城。明崇祯六年(1633)举人,清康熙九年(1670)进士。乾隆《嘉定县志·文学》、嘉庆《嘉定县志·文苑传》、光绪《嘉定县志·宦迹》为列传。
6.《邑庙班修公所记》。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秦尧日撰。光绪《嘉定县志·金石志》载是碑条目,谓在邑庙。《秋霞圃志(重修本)·碑刻》谓“碑早佚”。碑文也已失传。秦尧日,据吕舜祥《明清嘉定诸生录》,字旭轮,号学漫,康熙二十年(1681)诸生。
7.《妇赵氏捐田房碑记》。清康熙六十年(1721)立石。光绪《嘉定县志·金石志》著录是碑,题作《毛赵氏捐田婴堂碑》,并附录碑文大意。笔者查得此碑今在秋霞圃碑廊内门洞外西侧壁间,纵高165厘米,横宽78厘米。碑文正书,漫漶严重,难以辨识。《秋霞圃志(重修本)·碑刻》无载。此碑实系两面刻,另一面即碑廊内《太仓州宪贵公拨济嘉定育婴堂记》碑。
8.《太仓州宪贵公拨济嘉定育婴堂记》。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立石。光绪《嘉定县志·金石志》著录是碑条目,题作《太仓州知州贵公拨济育婴堂碑》,谓“碑在本堂”,并附录碑文大意。碑今置秋霞圃碑廊,纵高165厘米,横宽78厘米。王鸣盛撰,王鸣韶书并篆额。此碑异于常例,不具撰文或立碑年份。今以文中“武溪贵公,以楚省名元来牧太仓,于今七年。”考诸民国《太仓州镇洋县志》,贵姓知州,唯有贵中孚,乾隆三十二年(1767)任,《名宦》有传,云:“贵中孚,号嵩崖。武陵人。举人。历任知县,升知州。”以贵公乾隆三十二年任,于今七年推知,此碑当立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嘉定碑刻集·营建修缮编》收录是碑全文。王鸣盛(1722—1797),字凤喈,一字礼堂,号西庄,嘉定人。乾隆十九年(1754)榜眼。著有《嘉定王鸣盛全集》。《清史稿》、光绪《嘉定县志·宦迹》等有传。王鸣韶(1732—1788),初名廷谔,字夔律,一字鹤溪,王鸣盛弟。诸生。光绪《嘉定县志·文学》有传。
9.《功过科碑记》。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邑人王鹤溪等立碑,褚廷槐题额,通州医士陈西江书,疁城朱圣钦刊。光绪《嘉定县志·金石志》无载。碑佚,嘉定博物馆藏有是碑拓片。《秋霞小志·金石》辑录此碑全文。周承忠按:“此碑文殊卑,且有伪字。立碑之王鹤溪,不知是否光禄(王鸣盛)之弟,何以不用名(鸣韶)而用号?题碑之褚廷槐,不知是否即诸廷槐而误诸为褚?诸廷槐,字殿抡,一字雪堂,邑廪生。(嘉庆、光绪)《县志》有传。”
10.《重建城隍庙碑记》。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巨野姚学甲撰,昭文姚左垣书丹。光绪《嘉定县志·金石志》著录是碑,题作《重修城隍祠记》,谓“乾隆五十六年知县姚学甲撰,昭文姚左垣书。碑在本祠。”题误“建”为“修”、误“庙”为“祠”。《秋霞小志·金石》无载。《秋霞圃志(重修本)·碑刻》收录是碑条目,谓“长0.82米,高1.91米,楷书。”今碑左右两边稍有破损,右下角龟裂。碑文右半多漫漶不辨,文末刊立碑士绅约30余人,亦难以辨识。《嘉定碑刻集·寺观祠宇编》收录是碑全文。姚学甲,字连芳,号半塘,巨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四十三至四十五年(1778—1780)出知嘉定县事,此后于五十六年(1791)至嘉庆五年(1800)又五次回任,为嘉定历史上知县任职时间最长者。姚左垣,字掖夫,昭文(今属江苏常熟市)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碑今置秋霞圃碑廊由南向北第14碑。
11.《邑庙寝宫外新驳石堤小记》。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钱东垣撰并书。光绪《嘉定县志·金石志》无载。民国《嘉定县续志·碑碣》有著录,谓“碑在本庙”。《秋霞小志·金石》著录是碑全文,但其“按:是碑载入《邑续志》卷附《前志补遗》。”误。《秋霞圃志·碑刻》谓是碑“民国年间尚存,今佚。”笔者在清查整理嘉定博物馆(孔庙)碑刻时,于孔庙大成殿后发现此碑。因朝天一面为卷云纹碑额,额篆“好是懿德”,故未引起人们注意。翻转后发现碑文,字尚能辨识,知是消失数十年的《邑庙寝宫外新驳石堤小记》碑,不知何时移至孔庙。碑高91厘米,宽55.5厘米,厚23.5厘米,圆角,左右两边略有缺损。碑文隶书,个别字毁损。以正面纹饰、题额推测,是碑记当系利用某废弃碑背面镌刻而成。《嘉定碑刻集·寺观祠宇编》收录是碑全文。钱东垣(1768—1823),字既勤,号亦轩,望仙(今属嘉定区外冈镇)人,钱大昭长子。嘉庆三年(1798)举人。光绪《嘉定县志·宦迹》有传。碑今置嘉定孔庙西庑后。
12.《邑庙米愿示碑》。清道光八年(1828)立石。光绪《嘉定县志·金石志》著录是碑,谓在“城隍祠内。道光八年知县淡示谕。”碑早佚,详文无考。《秋霞圃志·碑刻》收录此碑条目。知县淡,即淡春台,字星亭,广安(今四川广安市)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道光三年(1823)授嘉定知县,三年任满,隔年再次回任。光绪《嘉定县志·名宦》有传。
13.《邑庙内外班公所记》。碑佚。光绪《嘉定县志·金石志》著录是碑,谓“清道光十三年(1833)立。略曰:内外班公所,向在道院东偏。雍正四年汪氏弃园迁面山亭东偏名碧梧轩。历百余年,会友修葺。(原注)是碑本不足载,因汪氏园归庙年份见于此说,故录。”《秋霞圃志·碑刻》收录此碑条目。
14.《练师吕绍宾六十寿庆记》。拟题。《秋霞圃志(重修本)·碑刻》收录此碑,题作《嘉定城隍庙住持记事》,谓长0.87米,高0.48米,碑文清晰。民国十二年(1923)戴思恭等6人立石,赵鼎奎书。《嘉定碑刻集·寺观祠宇编》收录是碑全文。碑今置秋霞圃碑廊由南向北第16碑。
选自《疁城文博》2022年第二辑“秋霞圃建园520周年纪念专辑”;作者:江汉洪;配图:江汉洪、徐征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