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9376号 沪ICP备2020037177号-2 网站地图
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网站 主办单位 联系方式:69989838 网站标识码:3101140038

由嘉定博物馆和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共同举办的“金榜题名——中国科举文化展”于2025年7月15日在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正式开展。本次展览通过“科举制度沿革”、“科举考试程序”、“科举与教育”、“科举与社会文明”、“科举制的国际影响”五个板块,利用展品、文物、图片等,全方位地展示了科举制度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影响。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存在了一千三百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科举制度对于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教育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度坚持“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任用”的原则,在一千多年里大量出身寒门的才俊之士,得以获得晋身仕途,一展才华的机会;中国古代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和学问家,大都是经过科举道路而崭露头角的。
中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日本、韩国、朝鲜、越南,都曾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员也都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启示。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文体以八股文为主,成为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扼杀了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到清朝末年,在封建制度行将灭亡之际,“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已成为历史的必然。1905年清政府颁布了停止科举的上谕,科举制度宣告结束。
转载自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