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9376号 沪ICP备2020037177号-2 网站地图
上海市嘉定区文化和旅游局网站 主办单位 联系方式:69989838 网站标识码:3101140038
第二十四届科举制与科举学
国际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5年9月1日至3日,值此科举废止12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第二十四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大学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历史学院联合主办,浙江大学宋学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等协办。
本届研讨会规模盛大,吸引了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美国范德堡大学、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日本大阪大学、日本东北大学,韩国首尔大学、韩国学中央研究院、韩国弘益大学、韩国光州教育大学,越南社会科学院汉喃研究院、越南河内大学陈仁研究院,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国内外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会。同时,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研究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萧山科举文化馆等科举类博物馆,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清史论丛》《中国考试》《科举学论丛》、东方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等学术期刊和出版机构亦派员参加。大会共收到论文227篇,创下历届之最。

研讨会现场
9月2日上午,开幕式与大会主题报告在杭州欧亚美国际酒店隆重举行。各位领导与学者代表致辞、代表们指出,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制度创新之一,不仅深刻塑造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秩序与文化结构,更通过对朝鲜、日本、越南等东亚国家的影响,推动了区域文明的互动与交流。在废止120周年之际重审其历史价值,正是科举学界共同的责任与使命。(详见本号9月2日推文“第二十四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
9月2日下午,大会进入分论坛环节,共分科举革废、科举综论、断代科举、科举教育、科举文学、科举家族与人物、东亚科举与科举文献七个分论坛。分论坛报告交流踊跃热烈,学者们围绕不同科举议题展开了跨学科、跨地域的深入探讨。同期举办的第八届中国科举类博物馆联盟会议,为科举学界与博物馆界的协作搭建了交流空间。

分论坛一“科举革废”

分论坛二“科举综论”

分论坛三“断代科举”

分论坛四“科举教育”

分论坛五“科举文学”

分论坛六“科举家族与人物”

分论坛七“东亚科举与科举文献”

第八届中国科举类博物馆联盟会议
9月3日上午继续举行大会报告,上半场报告由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亚群教授主持。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朴贤淳教授,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特聘专家、盐城师范学院许友根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丁修真教授,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刘希伟教授,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波士顿分校外文系戴沙迪教授分别通过现场与视频进行了大会报告,呈现丰富多元的学术成果与研究视角。

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亚群教授

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教授朴贤淳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邓洪波教授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特聘专家、盐城师范学院许友根教授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丁修真教授

宁波大学教授教育学院副院长、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刘希伟教授

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波士顿分校外文系教授戴沙迪作视频报告
下半场汇报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金滢坤教授主持。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覃红霞教授,越南河内大学下属陈宗仁研究院潘青皇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主任李林教授,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白金杰教授,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饭山知保教授,分别通过现场与视频方式作大会报告,展示了科举研究的最新前沿进展与现实参照价值。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覃红霞教授

越南河内大学下属陈宗仁研究院研究员潘青皇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副主任、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青年学者李林教授

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白金杰

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饭山知保教授作视频报告
9月3日下午,闭幕式在浙江大学举行。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祖慧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谢,并对本届研讨会进行了总结。祖慧教授指出,青年学者与博士生群体的积极参与,显示了科举学研究的薪火相传与未来活力。最后,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鲁小俊教授作为下届承办方代表发表致辞,诚邀学界同道在2026年相聚武汉大学,参加第二十五届科举学研讨会。大会闭幕式由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木洲研究员主持,他作为主办方代表向支持此次研讨会的有关单位或机构表达了衷心感谢。

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祖慧

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鲁小俊

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木洲研究员
作为纪念科举废止120周年的重要学术活动,本届研讨会规模空前、成果丰硕,许多代表们认为本届盛会规模大、层次高、国际性强。会议的成功举办,展现了科举学研究在全球学术格局中的独特价值与持续生命力,为多学科的科举学者提供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促进了海内外科举学的互动与互鉴,科举学正在以更加开放和多元的姿态,迈向未来。

转载自科举学与考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