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走进嘉图讲座,了解团扇文化

发布时间:2022-09-13 点击数:

扇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9月11日,嘉定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推出《团扇小话》主题讲座,主讲人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研究生覃霄从团扇的起源和变迁入手,剖析了与团扇相关的文化和习俗,籍此来展现华彩的中国文化。

团扇与折扇相对,是表面扁平、整体呈现圆形或与圆形相近的扇种。我们熟知的团扇是用来扇风取凉的,但是团扇最初的用途并非如此,覃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团扇的起源与变迁。有据可考,团扇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出现,最早用于帝王外出时作遮阳避沙之用,后来演变成帝王出行的仪仗扇,称“凤翣”。战国时期,一种形似半圆的扇子出现,一般用细竹篾编制形成,据说美人、士大夫喜用此遮面。羽扇的出现可能要早于晋代,传说蜀国的诸葛亮和晋代的顾荣皆有持白羽扇指麾众军之事。魏晋南北朝时期,“塵尾”出现,塵是领队大鹿的尾巴,手执塵尾成为一种身份象征。此外还有“纨扇”,与我们今天熟悉的“团扇”样式相近。

了解完团扇的起源和变迁,覃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不同地区的团扇样式,介绍了团扇的相关习俗。江南的绢扇、清宫扇,岭南的福建鸭脚扇、广东潮扇、新会葵扇,西南的自贡龚扇、德阳潮扇等各种团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焕发着新的活力。大约从唐代开始,在团扇上绘画、写字的艺术形式流行,文人墨客以此赠答亲友成为风尚。此外,在每年的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划龙舟等传统民俗活动外,也有送扇子的习俗,这个习俗至今在部分江南、岭南地区仍然存在。我国古代婚礼还有“却扇”习俗,新娘在新婚之夜先要“去花”,用扇遮面,待新郎吟“却扇诗”才能挪开扇子,秀以芳容。

团扇不仅是扇风纳凉之物,也是玩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更是中华文化的浓缩和结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一枚小小团扇,庶动清风源远流长。

433bcf96d73f4b9b9df7019c329d9228.png

c9bcf3dee3af43af88aadd2fc055aa0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