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非遗,赓续嘉定竹刻之美
发布时间:2023-03-27 点击数:次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配合正在举办的“竹缘嘉趣——王威艺术作品展”,3月25日下午,嘉定博物馆特别邀请了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张尉做了主题为“非遗的传承与赋能——以传统竹刻工艺为例”的专家面对面讲座活动。
2006年,嘉定竹刻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已是“教化嘉定”的一张靓丽名片。张尉老师的讲座就从非遗的角度出发,首先介绍了国家的非遗政策,指出非遗作为文化遗产和民族精神资源的重要意义,我们在当下传承非遗也就意味着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进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随后,张老师讲述了嘉定竹刻发展的历史脉络,从源头开始娓娓道来,指出作为嘉定竹刻开创期代表的“三朱”祖孙三代与一般工匠的雕刻迥然不同,他们以刀代笔,有着浓郁的诗、书、画“三绝”气韵和文人高雅气质,奠定了文人竹刻的艺术风格;此后又对历代竹刻名家的代表作进行了品读,详细介绍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和体现出的精妙刀工刻法,并对竹刻工艺中贴黄、留青等技艺的作用与功能也做了说明。张老师说,尽管从清代中期以后嘉定竹刻一度陷入低谷,但现在国家和当代竹人的共同努力之下,嘉定竹刻又迎来新的发展时期,而其中的佼佼者王威,正是因为技法全面、雕刻精湛而能成为嘉定竹刻代表性传承人,张老师希望大家多去看看正在嘉定博物馆展出“竹缘嘉趣——王威艺术作品展”,仔细观摩王威的作品,一定能感受到当代竹刻的独特魅力。
讲座最后,张老师认为,以竹刻为代表的非遗传承工作,既要尊重传统,也要注重市场化运作,唯有如此才能使其活化、保证其不断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非遗进行多元化赋能,包括对竹人知识、修养、技能等内在赋能,以及在制度、文化、科技等外部环境上予以赋能。
张尉老师的精彩讲座,既带领市民欣赏了历代竹刻佳作,又对非遗的传承与赋能提出了完整的理念,让参与本次活动的市民感到不虚此行,认识到竹刻的风雅与嘉定的城市气质密不可分、相得益彰,将嘉定竹刻更好地传承下去是所有嘉定人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