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香袅袅庆端午 文化大餐共品味
发布时间:2023-06-26 点击数:次
“一年一端午,一岁一安康。”端午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6月22日—24日正逢端午小长假,嘉定博物馆以多样的形式、精彩的内容为市民献上精美的节日文化大餐。据统计,嘉定博物馆本馆和法华塔院三天内参观人数达5037人。
于4月30日开展的“甲骨文记忆”展览作为嘉定博物馆的年度大展,节日期间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观展,成为热门的文化打卡点。面对难得一见的甲骨文展品,嘉定市民纷纷感叹三千多年前先民的书写,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也感受到甲骨文化保存至今的不易。本次展览通过直观的展示,让嘉定市民对甲骨文化有了直观的了解,从而推动甲骨文化的普及和传播,并以甲骨文化为契机培养民族自豪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月22日下午,15组亲子家庭走进嘉定博物馆,欢聚一堂,一起参与“‘艾’过端午‘菖’在嘉博”主题活动,在“艾”香四溢间体会“端午插艾”的传统节日习俗,从而共同回溯传统,度过一个充满仪式感的端午节。端午“悬艾”这一习俗,蕴含了中国人凝聚了几千年的智慧。五月之后,天气渐热,蛇虫鼠蚁渐多。艾草含有芳香油,有杀虫防虫的作用。菖蒲作为一种古老的中药,能够净化空气,驱避瘟疫,具有消炎和祛风利湿的功效。其叶形似剑,寄托了人们“斩千邪”的美好寓意。除了传统的花材外,嘉博的“端午”花束,还加上了“祈福卡”“粽子香囊”和五彩绳等元素,将端午其他的习俗文化都融入这一把小小的花束中,在老师的解说下,大家学会了辨认菖蒲、艾草、玉簪等花材,更完整地了解了端午习俗。寓教于乐,潜移默化,让“端午节”生动起来。“大手”修剪,“小手”扎,欢声笑语间,一组组亲子家庭完成了他们独一无二的嘉博“端午”花束,一派欢乐祥和。本次活动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相结合,中草药做成花束之后不仅自带香味可以驱虫驱邪,挂在家门口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非常契合端午的节日氛围。
通过系列活动,嘉定博物馆让市民感受到浓郁的节日气氛,同时作为“我们的节日”中的一环,也注重在传承端午民俗的同时,激发起各年龄阶段的市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后,嘉定博物馆将继续致力于传播历史文化资源,聚焦公众实际的参观体验、学习体验,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