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活动」讲座回顾:影视剧里的传统音乐
发布时间:2024-04-16 点击数:次
阅读不止书本还有电影与音乐,一部成功的影视剧作品往往会有深入人心的画面和配乐,其以独特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被人们所铭记。4月14日下午,嘉图讲座邀请到音乐学博士、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张玄,带大家走进影视剧作品中的传统音乐,重温那些音乐、那些故事,了解传统音乐与影视艺术融为一体后的文化魅力。
讲座中,张教授首先介绍了影视剧作品中背景音乐里的特定音符、旋律、乐器或歌词可以与特定文化相关联。当观众听到这些元素时,他们会感到熟悉,并产生文化认同感。音乐常常用情感来表达特定文化的价值和情感。观众可能因为音乐所传达的情感而与文化产生共鸣从而也自发地对该影视作品产生兴趣,这是影视剧为迎合不同文化背景市场做出的成功努力。随后,张教授以传统音乐为线索,通过观众们耳熟能详的一些来自经典影视剧中的配乐,列举了“急急风”“四击头”“抽头”等专业术语,来解析音乐创作对影视作品的影响:
《大宅门》运用了很多京剧元素:悠扬婉转、扣人心弦的胡琴,言有尽意无穷的锣鼓,无处不透着浓浓的京味儿。现场音乐响起,大家就仿佛立即置身于清末民初的北京街头,剧中的背景音乐还是人物念白,唱腔都饱含着京腔京韵。
《花样年华》里氤氲在音乐中的暧昧、忧郁和克制。片中所有戏曲片段皆来自历史录音,京剧老生谭鑫培的代表作《四郎探母》及《桑园寄子》,粤剧《西厢记》之“红楼会张生”、越剧《情深》和评弹《妆台报喜》描写两情相悦、却又旁敲侧击的男女情事。
《胭脂扣》里张国荣拜师学唱戏时唱了一曲《胡不归》,其中“情深腔妙”运用优美精妙、韵味浓郁的板腔体唱腔来体现男女主人公互诉心声,相爱相怜,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也隐射了男女主无疾而终的爱情。
《满江红》中,豫剧唱段兼具了转场和剧情旁白的作用,包括《包青天》、《包龙图坐监》、《探阴山》、《包公辞朝》等包拯断案戏目,与电影的悬疑破案主题紧密相扣。谐谑、絮叨的豫剧风格夹杂着生动的、扑面而来的泥土气息与剧中一众“凡人”英雄正相匹配。
张教授通过视频、音频与知识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大家沉浸其中,体会传统音乐文化之美。传统音乐元素巧妙融入影视剧中,不仅使传统音乐焕发新生,也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更多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
书目推荐
书名:《戏剧和电影音乐鉴赏》
作者:陆佳敏 张燕南 张志敏 齐欢 编著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
ISBN:978-7-313-29332-9
内容简介:以歌剧、戏曲、音乐剧、舞剧和电影音乐为鉴赏对象,进行阐述和分析,充分展现这类音乐的独特魅力。当音乐遇见戏剧和电影,虽然仍具有纯音乐的一般特性,如旋律、节奏、和声、音色,但其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必须与故事情节相结合,体现不同于一般纯音乐的功能性、戏剧性。本书突出了戏剧类(含影视表演)音乐鉴赏,着眼于音乐与戏剧的结合,重点提升对戏剧相关音乐类型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