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西方音乐家系列(一)交响曲之父——约瑟夫·海顿
发布时间:2024-05-27 点击数:次
5月25日,嘉图品牌项目“品乐下午茶”在视听室为读者开展音乐导赏《走近西方音乐家系列(一):约瑟夫·海顿》,活动邀请到上海音乐学院乐汇社成员智安琪,为大家分享约瑟夫·海顿的生平、贡献及作品等,领略古典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特色与意蕴。
约瑟夫·海顿1732年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罗劳,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因为在交响曲和四重奏领域作出的贡献,获得“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的头衔。同时,因其性情温厚、热爱儿童、关心下属,获得了“海顿爸爸”的别号。活动开始,智老师为大家分享了交响曲《惊愕》与《时钟》,《惊愕交响曲》作于1791年,传说当时伦敦的贵族是音乐会的常客,但是他们来听海顿的音乐会只是为了表现自己所谓的高雅品位,在那里附庸风雅,时常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海顿知道后非常生气,于是他就写了这部《惊愕交响曲》。第101号交响乐曲《时钟》创作于1794年,曲目为19世纪所命名,源起于第2乐章有规则的伴奏节奏类似时钟的钟摆,乐曲共4个乐章,以其匀称均衡的结构以及质朴清新的旋律,也被人称作“海顿最杰出的交响曲”,这首交响曲是最能突出体现海顿个人风格、且广受世人好评的知名作品。随后,为现场读者分享了弦乐四重奏《皇帝》《云雀》,及清唱剧《创世纪》。弦乐四重奏《皇帝》是作品76号《厄多迪伯爵四重奏》中的第3首乐曲,弦乐四重奏历史上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弦乐四重奏《云雀》作于1789年,因第一乐章开始处小提琴奏出的云雀叫鸣而得名。
海顿的音乐作品涉及各种体裁与形式,其音乐既不同于前期或同时期的作曲家,也区别于莫扎特或贝多芬的音乐,他完善了古典音乐的风格与样式,使其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本场活动是嘉定区图书馆“社会大美育课堂”音乐艺术系列活动之一,通过视听+讲述的方式,大家较全面的认识了这位音乐巨匠,也了解到古典主义时期不同风格体裁作品,提升了音乐修养,度过了一个有收获的下午茶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