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活动」讲座回顾丨七夕的文化内涵

发布时间:2024-08-13 点击数: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这个七夕,嘉图讲座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研究所博士张海岚,讲述七夕节俗文化内涵的演变过程。

大家知道七夕节的传说吗?七夕传统节日的起源于古人的观星和占星活动,那么七夕节日又是如何在流传中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爱情元素呢?七夕节中的其他节俗又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张老师,以问题为导向,从耳熟能详的传说讲起,通过问答的方式带大家走近七夕,了解节俗文化。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逐渐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牛郎、织女则源于天象星宿之说,千百年来古人卧观星象,逐步演绎出了一个关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牛郎织女的传说始于《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诗中牛郎被称为牵牛,当时牛郎和织女是指天上的星星,并没有爱情方面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流逝,故事不断丰富和发展。东汉时期,“古诗十九首”进一步有描写,其中的一首描写《迢迢牵牛星》已称牛郎织女为夫妻。

到了南北朝时期,牛郎织女的故事进一步发展,出现悲剧气氛。任昉的《述异记》里有一段说,由于牛郎织女婚后贪图享乐(废织衽),因而激怒了天帝,受到惩罚。在神话传说中,牛郎和织女会在每年七夕相会,一解相思之苦。然而,神话毕竟是神话,现实中的牛郎与织女要在一夜之间相会是绝无可能的。

讲座最后,张老师告诉大家,农历七月一日到七日恰好是织女星最亮的时候,它与牛郎星分别居于夏季大三角的两个角,加之周边没有明显的亮星,在夜空中特别显眼,给人以牛女二星欲渡河相会的印象。所以七夕,我们还可以一起仰望星空,寻找牛郎星与织女星,找到夏季大三角,感受浩瀚星河的浪漫。


0ed7b3aab99846138a9785c4bed5bd27.jpg

edba82044fcf40c8ad861d480abbb8bc.jpg

书目推荐

9a3a76ac09db41828c7eda5b16a9aee9.png

书名:《袁珂中国神话故事集》

主要作者: 袁珂 (袁珂著)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

索书号: I277.5/4711-8

书目介绍:故事从盘古开天辟地起,按照时间顺序,独立成篇,甄选百余篇,包括“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蚕马的故事”“羿射九日”“禹化熊开山”等著名篇目,将两三千年间散落在群藉中的吉光片羽遴选出来,熔铸成一个庞大而系统的中国古神话体系。袁珂先生善用故事生动地呈现中国神话的精髓,在严谨的史料之外又为中国神话的讲述披上了文学的瑰丽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