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文风骨 | 一堂师生课,百年君子风

来源:嘉定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5-09-22 点击数:

一袭长须,系着十四年的坚守;万家灯火,照亮实业报国的初心。从机床的轰鸣到战场的炮火,胡厥文用一生诠释何为"实业报国"。

 

047bee65ec7d482886bde9c24fe64d41.jpg

今日起,让我们跟随镜头,穿越时光长廊,聆听那段关于风骨与奉献的岁月回声。

  

厥文风骨

第一期

一堂师生课,百年君子风

 


在嘉定的教育史上,胡厥文与嘉定第一高等小学校长周世恒的故事至今仍为人称道。这段师生情谊不仅展现了教育的力量,更体现了正直品格的深远影响。

 

胡厥文9岁时,进入嘉定县立小学高等班,学习科学、体操等新学课程。在那里,胡厥文遇到了这位“生平第一知心的师长”周世恒。

 

周世恒是一位知识渊博、多才多艺的校长。当时学校里请不到教唱歌和体操的教员,而体育和美育对小学生来说又是十分重要的课目,他就自己学会了弹风琴和体操,教起这两门课来。胡厥文很敬佩周校长,周校长也最喜欢他,不仅是因为他才思敏捷,在同学中年龄最小,古文底子最厚,更主要的是喜欢他诚实耿直,敢作敢为的性格。一次课堂上,胡厥文翘起椅子后腿,周校长立即纠正,教导他端正坐姿的重要性:"坐如钟,方能心正。"这一课,胡厥文记了一辈子。

 

一次胡厥文的父亲宴请周校长时,周校长谈兴正浓,无意间也翘起了椅子后腿。少年胡厥文见状,毫不犹豫地上前按下椅腿,引得父亲厉声呵斥。周校长却开怀大笑,拍着胡厥文的肩膀称赞道:“岗儿做得好,不但能够听老师的话,还要求老师也按照自己讲的话去做,真是个好学生。”

 

这段轶事虽小,却如一枚棱镜,折射出教育的本质。周世恒以“知行合一”的师表,在少年胡厥文心中埋下了品格的种子。许多年后,胡厥文在商海沉浮中始终坚守诚信,在国难当头时毅然毁家纾难,人们总能从他挺直的脊背中,看见那个嘉定学堂里被恩师扶正的少年身影。教育的回响,从来不是一时的训诫,而是一生的精神坐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