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嘉图讲座带你探寻上海电影音乐的百年旅程
来源:嘉定区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5-10-28 点击数:次
穿越百年时光,聆听一座城市的音符记忆。上海,这座中国电影的发祥地,其银幕上的每一段旋律,都是时代脉搏的动人回响。10月26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理事,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原馆长、研究馆员李果做客嘉图讲座,主讲《从<渔光曲>到<爱情神话>——上海电影音乐的光影百年》,以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为经,以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变迁为纬,以漫谈的方式带领大家一同探寻上海电影音乐的百年旅程。
任光为电影《渔光曲》谱写的主题曲是中国首部获得国际奖项的电影音乐;电影《天涯歌女》插曲《玫瑰玫瑰我爱你》是首支登上国际舞台的中国流行歌曲;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跨越代际,被一代代中国人传唱。讲座中,李老师以经典电影音乐作品和杰出作曲家案例为线索,全景式回顾了上海电影音乐的百年历程,探讨了音乐如何成为城市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灵魂注脚。李老师在分享中说道,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优秀的电影音乐会成为文化的符号和时代的象征。上海作为中国电影音乐发源地,孕育了无数经典电影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旋律优美,更成为了特定时代的精神密码。电影音乐是集体记忆的容器,每个音符都在讲述关于时代、关于人的故事。
随后,李老师还为现场读者揭示了器乐叙事的魔力。电影音乐的魅力不局限于歌曲,更在于器乐对叙事的深层赋能。器乐叙事能够超越语言与文化的界限,成为电影情感表达的核心语言。上海作曲家在这一领域的探索尤为突出。比如,电影《红河谷》中,金复载通过藏族少女达娃的琴声,将西藏雪山的纯净与爱情的悲壮融为一体;电影《飞驰人生2》中阿鲲为赛车场景配乐时巧妙融入肖邦《纪念帕格尼尼》变奏曲,通过古典与现代的碰撞升华看影片主题。
讲座最后,李老师还通过对“五代作曲家”薪火相传的脉络梳理,勾勒出上海电影音乐的发展图谱,“上海电影音乐不仅是影像的陪衬,更是城市文化的灵魂注脚。上海电影音乐家们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电影音乐作品,为海派电影音乐的持续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书目推荐

书名:《中国电影音乐发展史》
作者:杨宣华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
ISBN:978-7-106-05406-9
索书号:J617.6/4932-3
书目介绍:
本书着重对中国电影音乐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加以梳理和归纳,并结合重点影片音乐,对电影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体现的不同美学特征、文化内涵及传播学特质加以分析和评论;同时,结合电影本土化、民族化的大方向,论述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电影与音乐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