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图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嘉定图书馆>信息>嘉图动态>详细内容
归档时间:2024/6/7 10:49:33

嘉图讲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中国的译介》

浏览次数: 来源:上海嘉定

翻译学博士为您解读经典文学作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自20世纪40年代被译介到中国以来一直盛传不衰,有多种译本及影视改编版本行世。5月23日,嘉定区图书馆邀请到香港中文大学翻译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讲师庄驰原为大家解读不同时期的代表性译本,探寻其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价值。

  讲座中,庄老师通过书中的经典文字与精彩片段,带大家回顾了这本由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根据自己亲身经历写成的优秀小说。其中的经典名言,让在座的老中青三代读者都耳熟能详。随后,庄老师为大家解读了“译介”两字的含义:从比较文化的角度出发,来对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进行研究,关注译作的接受方式、传播途径和传播媒介、所产生的影响等。她以时间为脉络,介绍了此书的不同版本和译者背后的小故事。比如,新中国成立前最早的译本是上海潮锋出版社1937年出版的,是段洛夫(1911-1983)在日本留学时发现,根据日译本与陈非璜共同翻译。虽是一部节译本,其意义远远超出书的本身。也许受到小说的影响,在民族危亡时刻,他投笔从戎,参加了抗日战争。在中国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的是1942年由上海新知书店出版的,由梅益先生翻译的译本,这里她还提到了梅益先生曾在图书馆自学英语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大量改编本和广播剧,让这本书的影响力更加深远广泛,主要是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传记文学和青春成长小说的文学创作。列举了“战士作家”高玉宝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中国保尔”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1953年王蒙《青春万岁》、1958年杨沫《青春之歌》、1964年欧阳山《三家巷》等作品。二是青年的人生观和婚恋观。比如,“保尔情结”爱情诚可贵,甘为革命抛。具体可参考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叶童、朗月撰写的《激荡的情史——1949-1999中国的婚恋》一书。

  讲座最后,庄老师从艺术成就、时代局限、怀旧情结、历史价值四个方面总结此书的文化价值,同时推荐了销量比较高的两本译本:曹缦西、王志棣的译林版和黄树南的漓江版。读者们表示,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总有些文字能够让人热血澎湃,“保尔”是战争年代,那些以生命守护国家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书目推荐

书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黄树南(译)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年:2012年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07-1625-7

书目介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翻译者黄树南(1932-2009)的版本,因一直从事俄语翻译的工作与教学,翻译得较为权威和独特,比如描写保尔在路灯下的背影,加强了自己对情景的理解和感受。








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

2021年5月25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