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图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嘉定图书馆>信息>嘉图动态>详细内容

“行走江南——嘉定•昆山•太仓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文化江南”主题文献展在嘉定区图书馆开幕

浏览次数: 来源:上海嘉定

  上海嘉定与江苏昆山、太仓相互毗邻,脉络相通,有着江南文化的属性和特征。为进一步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更好积聚嘉昆太的文化力量,共建精品文化旅游品牌,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6月9日下午,由三地文旅部门指导,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江苏省昆山市图书馆、江苏省太仓市图书馆联合主办的“行走江南——嘉定•昆山•太仓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文化江南”在嘉定区图书馆开幕。

  嘉定、昆山、太仓同处江南。千百年来,共同的文化基因滋养着这片江南锦绣之地,孕育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宝贵遗产涵盖“食、俗、技、艺”不同领域,体现了江南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传播江南文化的有效载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本次展览精选嘉昆太三地14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如诗如画的文化江南。

  14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了传统手工艺、美食、音乐、戏曲、民俗等多个类别,是嘉昆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集结。嘉定非遗主要展示文人风雅与雕刻工艺相融合的嘉定竹刻,百年历史闻名遐迩的南翔小笼馒头,载于唐代的传统民间编结手工艺徐行草编,发端于古代祭祀歌舞的嘉定道教音乐,江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的嘉定锡剧;昆山非遗侧重呈现被誉为“百戏之师”的昆曲,地方特色浓郁的锦溪宣卷,中国十大面条之一的昆山奥灶面,技巧性与观赏性相结合的陆家段龙舞,风味独特的正仪文魁斋青团;太仓非遗则介绍了清雅明快的江南丝竹,威武吉祥的双凤龙狮,好料精工的太仓肉松,相传千年的太仓七夕节习俗。

  本次展览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展出相关文献27种、照片205幅、实物11件。展出实物包含了嘉定竹刻作品、南翔小笼文创、徐行草编制品等,这些实物让观展者近距离接触流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她们与当下生活的完美融合。展览重点展示了非遗相关文献,以凸显图书馆作为主办单位的文献收藏特色。如体现历史脉络的地方志书《嘉定县志》《嘉定县续志》《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嘉定县卷》《南翔镇志》,介绍非遗文化的专题文献《竹人录》《嘉定县锡剧团锡剧史料及外购剧本》《草编艺术》《南翔小笼》《道教经忏》,还有19世纪末期以来刊载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报刊资料,这些文献记载了非遗的发展变化,为展览提供了有力的史料支撑。展览筹备期间,嘉定区图书馆除充分利用特色馆藏资源以外,还补充购入了部分文献资料,包括锡剧剧本《珍珠塔》《双推磨》以及《上海道教音乐》《徐行草编》等。此外,嘉定区图书馆积极与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嘉定区文化馆、嘉定区徐行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嘉定区南翔镇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等单位取得联系,搜集非遗的相关资料、实物,力求在展览中多角度呈现嘉昆太非遗的历史渊源、特色内涵、制作技艺、传世精品、代表人物、保护传承等。展览将持续至7月10日,随后在昆山市图书馆、太仓市图书馆展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旅游的重要资源,本次展览上海市嘉定区图书馆、江苏省昆山市图书馆、江苏省太仓市图书馆通力合作,继去年携手推出“行走江南——嘉昆太古典园林里的文化江南”三地联展之后,再度联合,推介嘉昆太丰富灿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带观者领略江南文化的包容丰饶、感受江南旅游的诗情画意,以推进三地文化的协同发展,合力打造一个联系更为紧密、充满活力与魅力的嘉昆太文化圈。

  非遗资料精选:

  嘉定竹刻

2c1e14558b4144709ec70c9aa2e45d0c.jpg

  嘉定竹刻源于明正德年间,距今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嘉定竹刻以刀为工具,以竹为载体,将书、画、诗、文、印诸艺术融为一体,赋予竹子新的生命,风雅绝俗,是文人艺术与民间雕刻工艺互相交融的典范。嘉定竹刻是历史上递衍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雕刻艺术流派,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华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长期影响着江南民间雕刻艺术和清代康雍乾盛世宫廷艺匠的发展,是优秀江南文化的缩影。

  昆曲

8c2d6416593c40e7bfd6d1493e34db43.jpg

  昆曲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形式,也是世界古老的三大戏剧源头之一,发源于元朝末年苏州地区的昆山一带,原名昆山腔。明朝嘉靖年间,经魏良辅改革后,演变为昆曲,成为一种格律严谨、形式完备、声腔音乐婉转悦耳、柔媚悠长的演唱艺术。昆曲艺术融文学、戏剧、表演、音乐、舞蹈、美术于一体,是富有诗情画意的舞台综合艺术,它集中国古典艺术与美学之大成,是东方艺术的杰出代表,被誉为“百戏之师”。

  江南丝竹

7e170705d5c94c4e899a02c1573a0ddf.jpg

  江南丝竹,是用丝竹类乐器为主演奏的、具有江南地域风格、且流行于以太湖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合奏音乐。江南丝竹衍生于明嘉靖、隆庆年间,魏良辅在太仓改革昆山腔、创制昆曲,和协助其组织伴奏乐队的张野塘创始该曲种,约成型于明万历年间。太仓是江南丝竹的发源地。江南丝竹秀雅、柔美、明快、圆润、舒缓抒情,具有“小、轻、细、雅”的特点。它是中国民间音乐的宝贵遗产,被誉为“中国的轻音乐”。

3689957f51ac4fe2a3c6a1cb23fe3d62.JPG

070b9f48d******938630215a355ce068.JPG

ec19da8189794f148db8692273d3d740.JP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