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致敬时代
金秋十月 举国同庆
我们回溯峥嵘岁月
镌刻奋斗史诗
深挖文化基因
叩问使命初心
不妨通过阅读为祖国庆生
让书香伴随红旗飘扬
这些作品既是致敬历史的沉思
也是展望未来的启示
让我们在文字中感受祖国的脉搏
于阅读中积累前行的力量
| 《诞生1949》 作 者:董伟著 出版社:文化发展出版社 索书号:K271/4122 内容介绍:本书采用新闻式叙事手法围绕1949年1—10月共和国“孕育”的关键时期,细致摹绘新中国从萌芽到成形、诞生的伟大历程。本书叙述上注重理实结合,小中见大,既有宏观的理论高度,又注重微观的细节,兼备史料性和故事性,是一部生动的党史读物。 | |
| 《中国的十个名字》 作 者:郑子宁著 出版社:海峡书局 索书号:K203/8813-1 内容介绍:作为中国人,我们对于“中国”这个称呼再熟悉不过。这个传承了几千年的名字,展现了我们的祖先对于自己所处的国度乃是中央之国的文化自信。但是其他文明是怎么称呼我们国家的呢?本书深入探索了不同文明对中国这一伟大民族的多样称呼,从语言、历史、文化三个维度展开,分十章细致剖析了这些称呼背后的深厚意蕴与演变轨迹。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和独到的见解,揭示了语言作为文化交流桥梁在传播中的普遍规律,不仅呈现了一场关于中国别称的文化知识盛宴, 提供了文化交流与互鉴的生动例证。本书既是对中国名称的深入解读,也是一场跨越时空、地域的文化探索之旅,让读者在领略中国魅力、拓宽认知边界的同时,感受到世界的多元与精彩。
| |
| 《中华文明十论》 作 者:冉万里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索书号:K203/5416 内容介绍:考古学资料表现出明显的直观性和碎片化特征,如何将它们与宏大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并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是每一个考古工作者都面临的任务。不论是在野外发掘还是室内研究、教学中,利用考古资料对中华文明的传承进行科学阐释,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著作以隋唐考古为中心,在考古学视野下对文明与传承的表达进行了探讨,从多个角度系统性地论述了中华文明的连绵不断性、创新性、善于借鉴和学习、外来文化中国化等内容。
| |
| 《文化中国的憧憬》 作 者:邹广文等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G12/2100-3 内容介绍:围绕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的文化发展要求。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是中国现代化历史实践的必然趋势,也是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 本书从历史背景、理论源流、现实基础、文化资源等方面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与现实支撑,从价值原则、战略布局、实践路径等角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可行方案,并尝试构建一套指标体系,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状况进行评估。 | |
| 《向前一步的她们》 作 者:杨轻舟著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索书号:K820.5/4942-1 内容介绍:女性,在历史上曾留下过怎样的篇章?威震四方的巾帼领袖,以柔弱之躯傲视群雄;文采风流的女中名士,借诗文才情千古流芳;风华绝代的乱世佳人,于浪潮之中开行业之先;逆风执炬的中华女儿,为民族之兴铸盛世脊梁……历史的每一步向前,都有女性的身影!她们的每一次闪耀,都是对如今我们的有力托举!奔涌向上,女性力量!我们在同一条历史长河,谱写同一场高低起伏的生命体验! | |
| 《信仰之源》 作 者:张荣臣,蒋成会著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索书号:D26/1247-9 内容介绍: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人民共同的信仰是国家和民族存续与发展的精神纽带和力量源泉。国家强盛离不开国民精神的支撑,民族的进步有赖于全社会文明的成长。人民有没有信仰,是关系国家有没有力量、民族有没有希望的大事。本书分为如何树立理想信念、如何夯实理想信念、如何发扬理想信念三个篇章,从理论和案例的角度论述了如何树立人生信仰、民族信仰、家国信仰,更好地提高党员干部党的建设理论水平,从思想上、源头上贯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为国家发展助力,为民族进步铸魂。 |







